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习资源

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9-10-22   点击:

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各地市工信委(局):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我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需求,根据《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加快推进江西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经研究,决定实施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江西、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江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昌九一体化等重大战略规划,紧密对接“构建数字经济引领,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强省战略目标,在“卓越计划”“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已有成果基础上,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形成国际水平、国内领先、江西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

二、目标要求

经过5年的努力,建成3-5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成一批有影响的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建成一批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提升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全省工科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推动工科专业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专业认证,其中,省一流专业应全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

1.深入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研究与实践

重点围绕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含新一代电子信息、移动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等)、航空、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项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锂电及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食品、建筑材料、纺织服装和陶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深入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项目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建立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

2.积极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

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积极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建设一批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专业。紧密对接电子信息、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对矿业、冶金、化工等传统专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参与相应专业建设与发展,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新型与新生工科专业。不少于90个工科专业点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专业。

3.扎实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机制

鼓励高校按照新工科专业的构成要素和交叉融合的特征,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鼓励高校实施学科大类招生,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交叉课程。鼓励高校推行辅修专业或双学位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机会。

4.稳步推进跨校育人机制

推动高校校际学科联盟建设,建立师资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机制。进一步推进江西省高校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试点,完善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管理办法,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5.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积极争取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加大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开展协同育人。推进高校与产业部门、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培养基地,重点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建成一批有影响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建立50个覆盖全省工科专业学位种类的省级联合培养基地。

6.加强工科专业新课程建设

注重将新工科学科前沿和相关学科交叉知识、原理和方法融入专业课程,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和有难度、有深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推行小班化教学,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式、小组合作学习、挑战性学习,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现由传统灌输式向互动启发式教学的转变。不少于250门工科课程入选国家或省级一流课程。

7.提升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将行业工程背景和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与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通过国内外访学、企事业单位挂职与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育人能力,实现全省工科教师100%具备工程背景。

8.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1项训练项目或赛事活动。搭建创客空间、孵化基地,建立健全帮扶体系,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对接平台。

9.推动工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平台,鼓励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教师进修、学生互访和科技联合攻关等。采取“借船出海、靠大联强”策略,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国外一流大学到江西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推动高校与“走出去”的企业联合,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的工科留学生。

10.推进工程教育认证

鼓励高校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建立专业质量培养标准,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新体系。全省20%以上的工科专业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其中,省一流专业应全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四、组织实施

1.组织保障。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及工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统筹各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各高校应组建专家组、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部署,统筹推进计划实施。

2.政策保障。省教育厅在专业设置、人员评聘等方面给予相关高校统筹支持。各高校工科专业应积极推行跨校、跨学科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推行双学位制、双专业制、多项技能等级证书制,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等,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3.经费保障。各高校统筹资金,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顺利实施,支持各工科专业开展新工科研究、产业学院、未来科技学院、省级联合培养基地、校企合作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企业师资聘请、青年教师进企业进修、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

4.监督保障。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各高校进行绩效评价,加强对典型高校做法的总结宣传,发挥省内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各高校对照本校计划实施方案,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过程管理,主动发布本校工作自评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西省财政厅

2019年7月17日